从医近40年的丁亚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如遇慢性病,常使用“323”处方进行治疗。
金银花30克,黄芪30克,当归30克,生甘草9克。
食谱中前三种成分的用量是每种30克(1两),总共90克(3两)。最后只用了9克(3块钱),所以取名“323”。
本方集补益气血、清热解毒之功于一体。
1例老年疱疹性天疱疮
陈某,男,80岁,2000年7月19日就诊。自1999年10月起,患者双上肢出现不明原因的大疱性皮损和红斑,伴有明显瘙痒。水疱内含有浆液,水疱破裂后有色素沉着,逐渐增多并浸透全身,于是到医院就诊,经实验室检查和皮损病理检查确诊为“疱疹性天疱疮”。住院1个月,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间歇性使用强的松、雷公藤多甙等药物治疗。四个月前在私人诊所吃了中草药后,症状越来越严重,疱疹扩散到了头面部。
见症状:全身致密水疱,直径2 ~ 6mm,部分溃烂感染,形成黄色痂,有腐臭气味。水疱周围皮肤发红,有色素沉着,头面部多水疱,肿得像蜂蛰,眼睛睁不开,四肢肿得像水袋,生活不能自理。饮食尚可,大便干燥,两天一次,舌红,苔白腻,脉滑。
辨证是湿热毒蕴,溢于肌肤。
用“323”公式治疗。
处方:
金银花30克,黄芪30克,当归30克,甘草9克,蒲公英20克。
野菊花10克,蜈蚣1条,紫花地丁15克,赤小豆30克,薏苡仁30克。
葵花籽15克,何首乌15克,生地15克,
用水煎服。服用7剂后,黄痂脱落,仍有小水疱。大便干结缓解,前方有效,但邪毒未除。原方是去何首乌、生地,加秦艽12g、白花蛇舌草20g、生大黄10g(自下而上)。又吃了七剂,疱疹明显减轻,肤色接近正常,没有新的疱疹出现。以上方子修改治疗一个多月,临床症状消除,出院。
根据:该患者为混合性天疱疮伴落叶性红斑。患者年近80,病程10个月。他反复不愈,并发皮肤感染。他的情况很严重。中医辨证属于湿热毒邪。治疗应该是清热解毒,利湿。但患者年老多病,久病不愈,正气必然受损。故用“三凉散”方补益气血,清热解毒,用五味消毒饮加强清热之力患者大便干燥,宜泻热通便。但考虑到患者年老体弱,怕患者先用大黄强行压下,会出现另一种综合征。故用何首乌、地黄凉血养阴,润肠通便,正气恢复时用生大黄泻其热毒。
结节性血管炎
于,女,30岁,2000年9月12日就诊。1994年,患者无诱因出现双下肢结节红肿,疼痛不明显。一个月后症状消退,复发。近2年结节增大,局部肿胀,热痛,有时连成片,疼痛明显。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3个月后,在某医院做结节活检,病理显示3360结节性血管炎(皮肤型)。在过去的6个月里,结节复发。中西医治疗后,结节还是不能消退,就来看病了。症状:有
据:结节性血管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瓜藤糖灵”。多为气血不和、痰凝血瘀所致。治疗以调理气血、化痰通络为主。若郁化热日久,局部肿痛明显,可用清热解毒散结法。该患者病程6年,逐渐加重。结节反复不消退,结节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另外久病会伤气血。故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以“三二三”方调理气血增强驱邪驱力,辅以川贝母、白芥子、半夏、橘核化痰散结、蛇蜕、皂角解毒散结,并
3过敏性皮炎
王某,女,50岁,2000年6月14日就诊。两周前,患者双侧乳房下出现皮疹,呈暗红色,发痒。两天后,脸上、躯干、上肢、大腿出现皮疹,瘙痒难忍。某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抗过敏治疗3天无效,吃中药7天仍无效,于是前来就诊。见症状:周身密暗红色斑疹,局部肿胀,皮温高,触之硬,口干,纳差,大便溏薄,舌红少苔,脉细。属于阴虚热毒。治清热解毒,滋阴祛风。
处方:
铌
sp; 金银花30克,黄芪30克,当归30克,生甘草9克,生地黄20克,土茯苓20克,白蒺藜12克,白鲜皮20克,
水煎服。服药7剂,痒消疹退,肤色基本正常,又服7剂巩固疗效,停药后皮疹未复发。
按:此例过敏性皮炎患者,辨证属毒热内蕴,兼有阴虚。方中金银花、土茯苓、白鲜皮解毒清热祛湿,白蒺藜祛风解毒,生地黄凉血滋阴。另外,黄芪有托毒外出之功,当归养血活血有利于毒热排出,此两药配合扶正祛邪,对皮肤病用之常能取效。
观后悟
三两三的用药剂量很有创意,解毒的双花、补气的黄芪、活血的当归药量30克一样多。三君并立,甘草占每味药的三分之一只有9克。对脓疱疮,结节性血管炎,过敏性皮炎,三个病例疗效显著。《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者补之,重用黄芪补齐。气血互为阴阳,血瘀万病之源,重用当归意在补血活血。《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属心火之病必用解毒药,选双花重用。房师立方奇巧,深解中医之理,药物之性。对天疱疮,结节性血管炎、过敏性皮炎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有优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 适合中医药治疗的疾病种类也是求本。
发布时间:2022-04-28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