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外科国际合作研究首次登上科学期刊榜首。
精确是现代神经外科的终极目标,它需要许多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帮助,而神经电生理的监测就是其中之一。对神经传导束或脑干等脑部重要部位的神经核团进行实时高精度可视化,是提高手术准确性和保护神经功能的关键技术。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贾旺教授团队,目前的临床实践,提出了“卡脖子”的临床问题和技术瓶颈。目前应用手持探头直接刺激可疑核团区域,依靠医生想象构建核团位置的技术体系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患者致残率高。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联合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鲍振南院士和天津大学化学系胡文平教授团队提出,紧贴脑干等不规则区域的柔性可拉伸高密度微阵列电极有望解决上述临床难题。合作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导电聚合物的新型分子设计策略,开发出本征可拉伸电极材料,即使加工到2微米尺寸,仍能保持可拉伸性和高导电性的特性,实现了可拉伸有机电子器件领域的重大突破。基于柔性的优势,电极可以适应脑干或神经外科腔等各种不规则、易损伤的场景。基于可拉伸的特性,手术过程中器械的拉扭等操作不会损伤纤细的电极;基于高导电性和高密度的特点,利用电极可以精确定位单个神经元的精度,以“热图”的形式快速准确地勾勒出脑干核团。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柔性可拉伸微阵列电极。该技术在准确识别脑干等部位的重要神经核团、神经传导束和肿瘤功能边界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价值。
斯坦福大学包振南院士、天津大学副教授为合著者,蒋、博士、斯坦福大学副教授、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李德玲副教授为第一合著者。贾汪教授团队在提出生物医学问题、进行动物实验、调试电极参数、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一研究成果3月25日在线发表于 《科学》 期刊(Science,影响因子47.728),实现了中国神经外科领域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作者在Science顶刊上发表论文零的突破。
图贾旺副院长介绍研究成果
柔性电极和柔性电子器件不仅可以帮助神经外科手术更加精确,还可以作为记录神经接口电信号和在脑机接口中实施精确刺激的核心技术,在未来的脑科学研究和临床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将依托国家神经内科医学中心、国家神经内科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等平台,继续深入开展颅底重要神经功能监测新技术、神经损伤修复新模式、肢体瘫痪患者闭环智能修复新策略等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从而从神经外科的角度帮助脑科学的发展,最终造福患者。
北京天坛医院宣传中心制作
内容: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李德玲
图片来源:北京天坛医院宣传中心郭
发布时间:2022-03-30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