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的耳朵还好吗

年纪轻轻耳鸣,整夜睡不着;很难入睡。当我早上起床时,我感到头晕。当我站起来时,我感到恶心。吃了也好不了。——年轻人,是时候好好保养自己的耳朵了。今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倾听光明未来”。

耳鸣引发因素多,习惯良好可预防

27岁的李海(化名)最近工作排得满满的,晚上和周末都很难休息。更何况周末楼上装修钻的震耳欲聋。周一上班,虽然不用听电钻声,但电钻声还是从他耳朵里“钻”出来。即使一个人,我也觉得自己在一个繁忙的城市里。半夜躺在床上睡不着,李海耳鸣。没完没了,他走进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主观耳鸣。

主观就是客观。国家耳鼻喉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陈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耳鸣按性质可分为主观耳鸣和客观耳鸣。主观性,即耳鸣是一种主观感受。在无声的环境下,只有患者能听到耳鸣,这通常是由器质性病变或神经反射病变引起的。所谓客观耳鸣,是指不仅患者自己能听到耳鸣,其他人也能听到耳鸣,也称为“其他耳鸣”。耳鸣声通常是与脉搏一致的“咔嗒”声或“嗡嗡”声。

客观耳鸣的常见原因有咽鼓管异常开放、下颌关节疾病、肌肉痉挛等。有些患者可以通过吞咽或咽肌运动来控制这种耳鸣。在陈伟治疗的耳鸣患者中,客观耳鸣患者仅占1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将小耳道的一端放入患者的耳道内,将其密封,然后将另一端放入我的耳道内,这样我就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听到耳鸣。”陈伟进一步解释道。

根据耳鸣发生的时间,耳鸣可分为急性耳鸣和慢性耳鸣。急性耳鸣是3个月内的连续耳鸣,慢性耳鸣是6个月以上的连续耳鸣。

陈伟介绍,耳鸣在儿童时期就可以发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耳鸣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在50-60岁的患者中最为常见。“无论是老年人、年轻人还是儿童,都可能出现耳鸣。正常情况下,人也会有耳鸣。比如,当你用手捂住耳朵或侧身躺下去摸枕头时,你可以听到耳朵里有‘嗡嗡’的声音,但一旦松手或翻身,耳鸣就会消失。例如,当我们走进一个密封良好的房间时,我们会听到耳朵里有‘嗡嗡’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生理性耳鸣。生理性耳鸣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陈伟说。

导致耳鸣的因素有很多,那么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耳鸣的发生呢?陈伟首先提到了耳机的使用。“现在,许多年轻人总是戴着耳机走在街上。为了听清楚,他们不自觉地把声音调得很大,以盖过外界的噪音。如果长期这样,肯定会对他们的听力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听力挺好的,只是偶尔出现耳鸣,这其实是一个预警,是在告诉你,要照顾好自己的耳朵。”陈伟建议,使用耳机时,音量不要超过80dB,使用时间不要太长。耳机比入耳式耳机对耳朵更“友好”。

此外,健康、规律的作息和清淡饮食也有利于减轻耳鸣。“熬夜导致睡眠不好,可能会引起耳鸣,耳鸣又会加重失眠,形成恶性循环。压力或焦虑也会引起耳鸣,应尽量避免。另外,在饮食方面,少吃刺激性和高盐高糖高油的食物,身体整体状况会好一些,耳朵出问题的风险自然也会小一些。”陈伟说,如果只是偶发性耳鸣或间歇性耳鸣,可以认为是生理现象,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耳鸣持续存在,并且已经影响了心情、学习、工作和生活,就要去正规医院检查,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耳石症来袭,天旋地转

对于周桓(化名)来说,耳石的恐惧是巨大的。第一次发作是一年前,当时他还在国外读书。当他早上醒来时,他站了起来,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的眩晕感。他的腿很虚弱,不能动。他吓得赶紧回到床上,贴身衣服都湿透了。周桓认为他是低血糖。他在床上吃了整块巧克力,但情况并没有好转。直到那天中午,他才觉得头晕。他说,当时那种无助和恐惧的感觉,足以让他终生难忘。后来,周桓得知他所患的疾病叫做“耳石”。

耳石病也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头部快速移动到特定位置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眩晕和眼球震颤。陈伟解释说,我们的耳朵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听觉,一个是平衡感。耳朵之所以能控制我们身体的平衡,是因为耳朵里有一个叫做“前庭”的平衡器官,前庭里有三个半规管,里面充满了淋巴液。紧挨着半规管的是椭圆囊和气球。椭圆形的胶囊和气球表面有一层胶体膜。胶体膜表面附着一些小的碳酸钙晶体,称为“耳石”。当.的时候

血液供应不足、过度劳累、受到猛烈撞击等任何一种情况出现时,耳石就有可能从原来的位置脱落,掉进半规管中的淋巴液里。这时如果头部改变位置,脱落的耳石就会刺激到半规管内的毛细胞,令人觉得天旋地转,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耳石症属于自愈性疾病,耳石在半规管淋巴液里会被慢慢吸收,但所需时间长短不一,有些人甚至可能需要数月才会好转。”陈伟表示,出现眩晕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如果明确是耳石症,医生会采用手法复位对症状进行控制,且这种复位需要重复几次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医生也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控制眩晕的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完全治愈,部分人会复发。耳石症患者短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

想要尽量避免遭受耳石症的折磨,陈伟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作息,饮食清淡,同时保证对维生素D的摄入,多晒太阳。此外,除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外,运动时还应循序渐进,不可突然增加运动量。(见习记者 陈鼎)

发布时间:2022-03-01 12:30